位置: 首页 > 教育科研 > 教研动态 > 从“问津者之路”到“愚人之路”

从“问津者之路”到“愚人之路”

发布日期:2023-08-23作者:严旭点击:

学员代表  严旭老师
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同仁,很荣幸作为学员代表做结业发言。感谢学校,在美丽的巢湖之滨,让我们有机会聆听专家的理论指导以及优秀同仁的教育智慧。同时,专业讲座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安排也正契合了“知行合一”的纲领。我想,三天的培训带给我最大的思考是,如何走一名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。

“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”,老师作为引领学生知与智的重要角色,本职工作是促进孩子的发展。但育人首先育己,人当有一点儿志趣,一些追求。李志华教授讲座中有一点令我深以为感。希腊人发明了“学校”的概念,这个词语在他们的语言系统中意为“闲暇”。一个文明人在闲暇时会花时间去思考和学习,这是雅典式的信仰。所以我认为,闲暇时能够去做的事,决定了你能够成为谁,决定你独特性所在。就像我们放慢脚步,在这三天学习、赋能、充电,看似牺牲了闲暇,实则丰富了自我。工作之余,独属于我的时光,我坚持阅读。走到哪里,无事之时,我愿意带一本书,没有功利,拥抱文学。如果问我教育该怎么做,我想它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。当你走近它,便是一句诗:“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,梅子黄时雨”。

刚才张世成教授用“虫二”之典故赞扬王家陵老师,那原刻在泰山一块石碑上,令前来游访的日本学者迷惑不解,后郭沫若居住在日本千叶县时,此碑再次被热议,当时的学者前往求教,郭沫若一笑,此乃中国语言之精妙,这二字加上边框,便成“风月”,取“风月无边”之意境。既可形容景色秀美,亦可形容引起无边无际舒适宜人的感受。你看,有了文学,物理老师的表达也变得浪漫。从中可见,我们不断修炼表达的艺术,便可以美育人。当你感到坚持不下去的时候,教学出现困惑的时候,想想自己的信仰,世之奇伟、瑰怪、非常之观,常在险远,而人之所罕至焉。再往前走,也许就有更美的风景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的时候有了感慨,“古人之观于天地、山川、草木、虫鱼、鸟兽,往往有得,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”。想做学问,做学者,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。只有我们愿意投入思考,我们的学生才有获取新知的可能。


我想,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心中的桃花源。路如何走,大道至简,中国古代的文人知识分子早就给出了我们范式。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。成长不过是坚持与放下的过程。不过放下有时比坚持更困难。我们从小都善于勤奋进取,常为了目的为了成绩不断逼自己做到完美。也许,汲汲营营,不如无心插柳。放平心态,恰如庄子所乐:无用之用方为大用。德育论坛上分享班主任经验的老师都提到了工作中焦虑的时刻。作为老师,这种沮丧的状态常有之,包括前两天为了青年教师大单元设计比赛奋战到深夜的我。幸好,我们的课题是《赤壁赋》,一边被文章折磨,一边被它治愈。苏轼在人生中最难的时候,写下这篇《赤壁赋》,他说“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,而吾与子之所共适。”他和当下的境遇和解,找到了自己的风月无边。每个人都在找自己的桃花源,桃花源里有两条路。第一条是“愚人之路”,“忘路之远近”,走着走着便靠近了桃花源,叫“豁然开朗”。还有一条路,是他出来以后要“处处志之”,就是到处做记号,但是第二次找的时候,就“遂失此路,不复得往。”进不去了,这是“问津者之路”。两条路一念之间其实是同一条,所以对于我们老师的成长来说,其实要学会怎么从“问津者之路”走向“愚人之路”,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最后用总书记的话来结束发言: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静待落英处,芳菲始盛开,愿大家都能得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!


撰稿:严旭  审稿:姚露阳  统稿:教科所

×
工资查询
用户名:
密码: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