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 首页 > 教育科研 > 课题研究 > 我校语文组教科研课题获国家级大奖

我校语文组教科研课题获国家级大奖

发布日期:2010-07-17作者:root点击:

710全国“十一五”教育科研先进集体、先进工作者及优秀成果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。合肥十中承担的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“以阅览室为平台,转变高中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”获得全国“十一五”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。那么该课题的本质和研究的意义是什么?日前,刚从北京载誉归来的课题负责人刘中华老师对此进行了诠释。

 据介绍,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“以阅览室为平台,转变高中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”是由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直接领导,合肥十中具体承担实施的一项教科研任务。自20032月开题,20043月立项,到20094月结题。研究进度分为四个阶段:20032~20043月,开题、文献和实践准备阶段;20044~20073月,专题研究阶段;20074~20088月,综合研究阶段;20089~20094月,课题结题与成果推广阶段。课题研究人员由最初的6人组合增加到现在15人团队,参与班级由原来的8个扩大到目前的25个。课题研究历时六年,硕果累累,影响广泛。

“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转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,为此,我们从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方式、合作学习方式和探究学习方式等方面入手,在实验班级每周拿出一节语文课带领学生到阅览室(或图书馆,或电子阅览室)在老师指导下自由阅读。”刘中华老师表示,“上课时间灵活机动,上课形式轻松开放,上课内容以学生阅读为主,老师重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,较多地实践研究性学习,以此实现语文学习方式的一步步转变。课题的诞生经历了‘黄浦江风扑面来’、‘春江水暖鸭先知’和‘一枝红杏出墙来’的酝酿过程。课题研究和实践在经历了‘放羊式’、‘圈羊式’和‘策羊式’之后,如今已是‘不用扬鞭自奋蹄’。”

刘老师告诉笔者,长期的课题研究和实践,课题组成员逐渐探索出合理的“语文课进阅览室”的课堂模式。比如:“交流平台”课、子课题专题阅读课、综合活动课、读物推荐课、读书方法指导课、读后叙述课、交流评论课、读书笔记辅导课、网络阅览课等。在总结课题组成员研究经验的基础上,老师们总结出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基本思路:阅读——指导——实践。

经过六年多的研究实践,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广泛的影响。20055月,我省著名教育专家何炳章先生在《合肥晚报》上不惜溢美之词,大力推荐该课题。200512月,该课题在合肥市语文课题培训会上作为成功范例作经验介绍,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。200611月,省教科所专家在听取了课题汇报后,要求把课题资料刻成光盘带回去,并表示此课题成果可以向全省中学语文界推广。

天道酬勤。“以阅览室为平台,转变高中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”课题活动致力于落实课程标准精神、致力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,最终实现了“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”的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。

 刘老师介绍说,经过多年的实践,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,达到了预期的效果:转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,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,学生发表和获奖的作品逐年增加,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了大面积提高;同时也锻炼了一大批实验老师,2003年~2009年,有26篇课题组老师的论文发表或获奖,有两位课题组成员发展成为分管教学的校长,有四位课题组成员分别在国家、省、市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。

 2009423,安徽省教科院课题专家评审验收组一行对“以阅览室为平台,转变高中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”课题进行评估验收。省专家鉴定组成员一致认为,该课题研究目标明确,研究方法得当,研究成果丰富,研究活动影响广泛,其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开创性和可推广性。同意通过鉴定,准予结题。目前,课题组成员正部署如何在总结过去课题研究的基础上,把课题的研究引向深入。

“此次课题研究的获奖,让我们全体十中人感到振奋,我们会以此为激励,精心策划后续的研究方案,从已经研究的丰富成果中,注重一般性理论的研究与提炼,使课题研究成果便于人们借鉴,发挥更大的价值和功效。”刘老师的话道出了课题组老师们的心声,对于获奖,他们并没有骄傲自满,相反,新一轮的研究已在他们心中展开蓝图。 (教务处)

 

 
×
工资查询
用户名:
密码: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