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4-11-06
作者:孙晓东
点击:
——记合肥十中语文学科组第三次教研活动
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,打造高效课堂,11月5日上午,语文学科组在诗华楼三楼录播教室开展“同课异构”研讨课活动。赵文静老师和张兴玲老师开展了题为《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》的同课异构公开课。活动由语文学科主任朱珮珮、刘峤峤主持,合肥十中全体语文老师参加。本次公开课旨在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,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诗歌鉴赏中的景物形象分析,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、共同提高的平台。
赵文静老师以“立象以尽意,穷象以追情”为题,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,帮助学生把握诗歌景物背后的深层含义。她引导学生从意象、意境等方面入手,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,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。张兴玲老师的互动式教学打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,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。她巧妙地设计问题,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,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,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感受诗歌的魅力。
两位老师的公开课各具特色,都展现了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。她们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,教学语言生动形象,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歌鉴赏。
评课议课环节,谢贝贝老师、葛伟伟老师和叶亿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。她们纷纷表示,两位老师的公开课非常精彩,给听课教师带来很多启发。同时,她们也针对课堂中的一些细节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,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了有益的思路。谢贝贝老师认为,赵老师的教学方法都很有效,台风庄重大气,教学语言干脆利落,准确生动;叶亿老师高度评价了张兴玲老师的课,对张老师利用身边事物启发学生感悟诗歌的做法赞不绝口;葛伟伟老师从教考衔接的角度出发,对两节课都做出了中肯的评价,并提出自己对教考衔接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的几点想法。
蜕变源于历练,绽放始于积累。此次公开课的成功举办,不仅展示了赵文静老师和张兴玲老师的教学风采,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次学习、交流、研讨的互动平台。通过公开课,老师们可以相互借鉴教学经验,提高教学水平。合肥十中语文组全体教师将以此次教研活动为契机,在实践和思考中,凝聚育人智慧,以研促教,深耕课堂,奋力书写教育的奋进之笔。
(撰稿:孙晓东 一审:朱珮珮 二审:伍旭清 三审:顾从容 统稿:语文教研组 教科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