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 首页 > 阅读空间 > 阅读动态 > 名师引领‖全国红学研讨会,十中老师吐心声

名师引领‖全国红学研讨会,十中老师吐心声

发布日期:2022-05-27作者:王国文点击:

——王国文老师在“2022全国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专题研讨会”上的报告


?5月22日,“2022全国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专题研讨会”在安徽师范大学成功举行。会议通过“线上线下混合式研讨”的形式,邀请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,红学专家学者詹丹、饶道庆、苗怀明、曹立波,京沪皖三地中学语文名师及安徽师范大学师生代表,共同探讨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的话题,并通过直播平台面向社会大众开放,收看用户数据近4万。


作为10位受邀中学语文名师之一,王国文老师以《通读之后,才有你的



通读之后,才有你的《红楼梦》

合肥市第十中学 王国文


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。从人的成长角度看,阅读不是目的,而是塑造人的工具。阅读不能只有书,没有“人”,整本书阅读的功能取决于读者的需要。

一、“应然”的整本书阅读。

整本书阅读,似乎一目了然,很容易理解。其实对《红楼梦》阅读的争论,多缘于对“整本书阅读”的认识有偏差。不少人把整本书阅读和名著阅读画等号,更多人将整本书阅读等同于到上世纪40年叶圣陶先生的倡导“读整本的书”。

“学生并不读整本的书,除了作为国文教材的一些单篇短章,以及各科的教本之外,很少和书本接触。”

“试问,养成读书的习惯,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,那习惯怎么养得成?”

叶老提倡是“读整本的书”,没有提出“整本书阅读”。“整本书阅读”是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(2017年版)》提出的。课标虽然没有明确解释什么是“整本书阅读”,但对整本书阅读的内涵有具体、明确、深入的阐释和规定。

余党绪老师曾说:“没人反对读书,也没人反对读经典,却有不少人反对整本书阅读,这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。”为什么呢?因为整本书阅读和“读经典”“读名著”不是一回事。那么应该怎么界定整本书阅读?整本书阅读,是特定人群有目的性的学习活动,是通过整体性的阅读来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、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,提升综合素养的阅读活动。不能泛化为自由阅读。

统编必修教材下册设置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单元,不应该理解为阅读《红楼梦》,而是学生“学”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,老师“教”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。

整本书阅读是教学范畴的概念,反对整本书阅读的人,可能对教学不信任:教师不教,学生还读点书;教师一教,学生反而不读书了。

二、整本书阅读的基本功能。

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,学生要“学”到什么?老师要“教”什么?

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(2017年版2020年修订)》指出:阅读《红楼梦》这样的长篇小说要“通读全书,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”。必修教材指出:“通读《红楼梦》全书……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,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。”——通读,在课标和教材中都被放在首位。

统编教材的主编温儒敏说:“要容许有相当部分的书是‘连滚带爬’地读的,否则就很难有阅读面,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。我说的‘连滚带爬’地读,包括浏览、快读、猜读、跳读,学生可以无师自通,但有老师指导一下,甚至纳入教学,就事半功倍了。”——“连滚带爬”读完全书,就是通读。

整本书阅读让一线老师诸多困惑,一定程度上因为我们有意无意给整本书阅读附加了太多东西,负重前行。整本书阅读“上不封顶,下要保底”。“保底”就是通读全书,把全书通读一遍,就完成了深奥大书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一半任务了。就像温教授一再强调的:整本书阅读,学生读完就好,教师不必做过多的过程性干预。

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作用,认为作品的生命是读者阅读活动赋予的,即作品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创作的。那么不通读一遍,《红楼梦》这本书对你是有意义的存在吗?不确保学生通读全书,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很可能变成了“应景”的或“应试”的。应然的整本书阅读,是要有“底”的,这就是通读全书。

整本书阅读,首先是“阅读”,其次是“整本”的阅读。整本书阅读关键就是一个字“读”。

三、《红楼梦》的通读。

当下的整本书阅读,有人在“应景”,有人为“应试”。整本书阅读没有那么复杂,实实在在做“应然”的整本书阅读,其实不难。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是每个老师都可以教好的,每个老师都应该能“教”学生“学”好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。

从本质上说,整本书阅读就是通过统整性的“读”来提升阅读兴趣、阅读习惯、阅读方法等素养的阅读活动。鉴于目前的高考形势、高中生的学业负担以及社会阅读氛围等,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,老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有效的通读《红楼梦》,无论是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,还是学生的终身发展,都是很有益处的。

《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》在整本书阅读“实施要求”中指出:

高一年级第二学期使用必修下册教材,要求围绕《红楼梦》开展学习活动。引导学生通读全书,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;深入探究,体会作品的主旨,把握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。

整本书阅读难度确实很大,且不是教师一人之力能做好。但是越难越要抓住根本,不要节外生枝。在整本书阅读实施的初期,有效通读全书,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就完成了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的一半以上。

那么怎么通读《红楼梦》?有效的通读,括下面五个方面:

1.自主阅读。

整本书阅读关键是“读懂读通”,学生要完整阅读,在整体中理解领悟。在课程标准的顶层设计中,整本书阅读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,让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和精力,认真阅读一本书。

新课程改革中推进整本书阅读,如果还要以老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和思考,余党绪老师说的“没人反对读书,也没人反对读经典,却有不少人反对整本书阅读”,就不仅值得深思,也将是我们语文教师常常不得不直面的尴尬。

2.教师参与。

整本书阅读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,不是大众化自由阅读。老师只有参与整本书阅读的整个过程,课程标准的顶层设计才有保证。

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,“但有老师指导一下,甚至纳入教学,就事半功倍了”(温儒敏语)。余党绪老师在上午的报告中说,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哟啊防止泛泛而谈,不能读得“似牛非马”。老师不发挥主导作用,整本书阅读难免被泛化,与课外阅读、自由阅读混为一谈。

3.制定规划。

我理解的整本书阅读是单纯的:读通读懂一本书,积累阅读经验。我理解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是:

⑴利用整本书结构的完整性、内容的连续性、逻辑的严密性、风格的一致性及教学的规划性,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,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,提高阅读恒心和意志,形成探索性、统整性的深度阅读习惯,矫正感性阅读和碎片化阅读造成的不良阅读习惯。

⑵阅读并研究《红楼梦》通过典型化、形象化手段表现人类社会及文化的全景式图景,理解个体或族群的生动发展史,接受人类普遍的经验,在情意、积累、理解、分析、运用、创造等不同层次各有所得。

通读《红楼梦》全书,要制定阅读规划。根据阅读规划完整阅读一本书,培养阅读恒心和毅力,是整本书阅读的优势。

4.学术引导

为什么整本书阅读一直备受关注?因为从一定程度上说,整本书阅读的高度就是语文课程的高度。——整本书阅读要培养真正的读者。

在通读中渗透学术性不但是可行的,而且是必须的。郑铁生先生《红楼梦叙事艺术》(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)一书中,将《红楼梦》划分为10个叙事单元。我们借鉴这一观点,制定《红楼梦》通读规划时设计了11个阅读板块,指导学生制定有学术倾向的通读规划。

5.分享展示

通读过程中要有交流分享,这是阅读的检查、督促,也是为了在交流分享中更好的读懂《红楼梦》。通读结束要分享展示,引导学生从一人静读之乐到众人共读分享之乐,教师也从学生的通读分享中了解学情,便于更好的规划和指导专题研读。

整本书阅读有基本功能与提高功能之分。通读之后,学生有了自己的《红楼梦》,这是完成了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的基本功能。有了这个基础,落实课程标准的“联系个人经验,深入理解作品;享受读书的愉悦,从作品中汲取营养,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,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”的要求等提高功能,就有了完成的基础。

如果学校的条件、学生的基础、社会的环境等因素暂时不利于整本书阅读的开展,与其勉为其难的“应景”或“应试”,不如老老实实的引导学生通读全书。通读过全书的学生,会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,根据需要再读《红楼梦》的。有了对《红楼梦》全书通读的体验,学生可能会在一生中某个阶段饶有兴趣的完成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。我们老师不能在条件不允许时,用负重前行的整本书阅读败坏学生的阅读口味,消减学生的阅读兴趣。

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不能毕其功于一役。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考虑,培养学生应具备的,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,我有一个愿景:

撰稿:王国文 审稿:伍旭清 统稿:教科室



×
工资查询
用户名:
密码:
验证码: